我们该如何挣脱世俗枷锁?
橡树出版之【周末悦读】
身处世俗时代,我们常常听见“三观尽失”的自嘲和戏谑之言。但环顾周围,这几乎已经成为人们见惯不怪的现实。身为基督徒的我们,该如何在这样的世代里活出光和盐的见证?今天橡果夭夭的文章,分别从物质观、爱情观、工作观的角度,提供了自己的思考,相信对每一枚橡果都不无助益。
雅各书说:“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这节经文使人深深感到生命的有限与短暂。云雾般的生命究竟该如何挣脱世俗的枷锁,活出圣洁的模样?面朝永恒的彼岸,身处世俗的时间维度,生命的答卷该如何向上帝交上?
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我们生活在一个世俗时代。追求世俗、与世俗为友是我们这个时代和所处社会潜在的标准。一个随从世俗价值观的人,可以成为人中龙凤,可以赚得钵满盆盈,可以平步青云。而一个无视世俗标准坚守内心清明的人也许会清贫一生,被人挖苦嘲笑,甚至不被家人与朋友理解。那么究竟何为世俗价值?如果世俗价值观于我有益,我又何必远离它呢?如果世俗价值观于我有害,如今的世代我又该何去何从呢?
何为世俗性?
泰勒在《世俗时代》中从三种模式来解释世俗性,全都指向宗教。第一,他指出世俗性意味着宗教退出了社会公共空间。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充分介入政治而无需“遭遇上帝”。第二,世俗性在于宗教信仰与实践的衰弱,在于人们远离上帝和不再去教堂礼拜。第三,世俗性显示了人类从一种社会转向另一种社会。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我们从一个实际不可能不信上帝的社会,进入了另一个社会,在其中,信仰(甚至对最坚定的信徒而言)只是诸多人生的可能性之一。
当我们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世俗时代时,我们是在将我们的时代与从前的信仰时代做比较。泰勒最关注的世俗性的最后一个意义我想将它简单的概括为“不信神”。世俗性的其他特征与表现都是不信所造成的结果。因为“不信”,我们走向恣情纵欲与声色犬马;因为“不信”,我们必须直面一个无意义、甚至有敌意的宇宙;因为“不信”,我们滑向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虚无与绝望。
我们恰恰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人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力、科技、文明,却也同时发现自己无家可归。人们的心灵远离了传统的根脉,呈现荒芜与贫瘠的状态。虽然现代的工业技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解决生活需要的能力,却不能化解人们内心精神的危机以及信仰缺失带来的巨大恐慌感。世俗性伴随现代性接踵而至。它在现代人身上呈现的突出特点包括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等等。
物质观
世俗性于我们是否有益呢?如果有益,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受益呢?在这个拜物教的社会里,我们当然可以选择像巴尔扎克笔下的野心家拉斯蒂涅一般,踩着别人的头顶步步往上爬,赚上足够的钱,过上风光的生活。可是究竟多少钱才足够呢?一百万?一千万?人心关于物质与金钱的欲望仿佛无底洞,永远填不满,一个欲望去了一个欲望再来。不仅如此,渐渐地,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心根本无法为眼前的物质所满足,即使稍有满足感,也似乎有限而短暂。如果我们有机会去看看巴尔扎克的小说《高布塞克》,小说主人公在一堆发臭的食品和满屋的货物中死去,死的情形宛如圣经中那个想要积蓄财宝却当天送了性命的财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物质丰富而内心无比可怜的灵魂。
老子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就已经阐释了放纵物欲对人身心的伤害,但我们难以否认的是物质的享受可以给予人心暂时的满足。若真如世俗价值观所言,没有神没有永恒没有末后的审判,我何不狂欢宴饮,今朝有酒今朝醉呢?反正人死如灯灭,抓紧时间享乐才是当务之急。也正因如此,我常觉得《道德经》的说法虽有可取之处,但在无神论与唯物主义的价值观里总显得有些单薄和缺乏说服力。
那么圣经怎么说?耶稣又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生命:或译灵魂;下同)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了自己,赔上自己,有什么益处呢?(路加福音9:23—25)于是我们知道我们不爱这个世界是因为我们已经寻到更可爱的,就是耶稣基督并祂永恒的国度。遇见重价珠子的我们,岂不愿变卖一切所有的跟随主吗?
我也是这物欲横流社会中的一个,也会感叹有钱真好,爱着潮牌的衣服、昂贵的化妆品,爱着众人歆羨的目光。而在那种爱与追求里,我却看见自己的卑微与可笑,一只在人的眼光里寻找认同感与价值感的可怜虫。愿我们能够在物质的牢笼里得释放,在基督里得真自由。愿我们看重神的眼光而非世人的眼光。
爱情观
世俗的爱情观念里,掺杂了太多不纯粹的东西,逐渐走向物质主义的消费观念。我们期待那个Mr Right完美无缺,希望他满足我们情感与物质的多重要求。我们不是倾向于去选择付出与等待、包容与磨合,而是去消费爱情,去追求新鲜感,甚或是肉欲的满足。一旦要求和欲望得不到满足,便觉得自己被伤害,不被重视和爱护。我看到许多分分合合的恋爱,我看到周末学校附近酒店的爆满,我看到这个时代无视上帝关于婚姻的神圣盟约、践踏彼此本就脆弱的心脏。
新近播出的《欢乐颂》中,曲筱绡说“谈恋爱就是看对了眼,天雷勾地火。与其在那想东想西,不如上前亲一亲抱一抱,你才能知道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感受。”这段话戳中了很多人蠢蠢欲动的内心,而我想说的是,这就是消费。你看上一件商品的时候,你也许可以如此。而当你面对一个有血有肉并和你一样有罪的人时,却大不相同。
王怡牧师说:“许仙与白素贞、董永与七仙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最美的爱情,竟然都不是人跟人的,都是人妖之间,人鬼殊途,天人隔绝。”我们不断地幻想爱情、崇拜爱情、高举爱情,却忘记先去学习爱和付出爱。尤其是两个罪人的结合,绝非天生与一蹴而就的。而爱的功课却不是这个充斥着物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世界可以教给我们的。也许是因为如今的时代我们身边充斥了太多的言情和韩剧,让我们以为爱情本该是那么一回事。受伤的时候就告诉自己,我还没有遇到对的人。可是爱情真是两个一开始就挖好的拼图吗?在遇见的时候可以天衣无缝?我们渴望被爱与被珍惜,却唯独忘记学习爱与付出爱。我们是否愿意先去成为那个对的人,去做那个先去付出爱的人?
C.S.路易斯在《四种爱》中写道:“不愿选择爱或者冒险去爱的话,就是选择了地狱。在天堂之外唯一能让人彻底安全而免除一切爱所带来的危险与不安之处,就只有地狱了。”诚然爱意味着不确定、危险与伤害,却也藏着所深沉的喜悦与满足。提摩太·凯勒在《婚姻的意义》一书中写道:“知道宇宙的主宰爱你,这是任何人类所能拥有的最坚固的情感基础。”我们如何能去爱呢?原来神先在基督里爱了我们。
工作观
身边许多人都会同意一个观点叫做通过工作来提升和实现自我,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寻找工作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在大学里,从辅导员到班主任忙着催促你作职业规划,有人选择“钱多事少离家近”,有人选择留在大城市打拼挣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人选择考研或出国深造。我也曾非常迷茫,直到现在也不能已经确定,只能完全交托仰望天父之手。我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一个真基督徒的职业规划必然是以神为第一位的,必然是为主而活的。
我看到有基督徒踏上全职服侍的道路,以“爱人和服侍大学生”为异象;我看到有基督徒在毕业后选择读神学,让自己在信仰和属灵道路上更加成长;我看到有基督徒依靠恩典与信心走上文字服侍的道路,以文字唤醒沉睡的灵魂;我看到有基督徒关注基督教教育,积极学习国外的教材和理念。从耶稣基督的榜样到使徒保罗的见证,从南丁格尔的故事到提摩太·凯勒的书籍,我越来越相信天父上帝在每个人身上的奇妙计划。
我想一个基督徒的工作观应该是这样的:热爱工作并通过工作来服侍神、服侍人,把关注点从自己身上移开,而转向昔在、今在、永在的那一位。
世俗价值观是一个隐藏的问题,因为它既不被人类社会的律法定罪,也不同于肉体(同性恋、奸淫等)等显而易见的罪。C.S.路易斯曾说:“世俗价值观只不过将带你下地狱,而同性恋却能让你下监、丑闻缠身且失去工作,说句公道话,世俗价值观却几乎无丝毫能力造成这些后果。”这里C.S.路易斯用了反讽的手法来体现人们对世俗价值观造成的冲击与伤害的忽视。
林鸿信牧师这样评论道:“下监和下地狱哪一样严重呢?这应当是不辩自明的,然而大家却重重地提起前者而轻轻地放下后者,把信仰价值观丢在一边,无视世俗价值观正在摧毁灵魂的完整。”这是对当代基督徒的提醒和挑战,求神在最小的事情上保守我们的心。
相关阅读:
橡果遇见凯勒,绝对是电光石火般的灵里共振!当他带着新书《为何是他》再次来到橡树,一句“在怀疑主义的时代,如何信仰?”是否引起你内心强烈的反响?不要犹豫,拿稿来说话!把你心中呼之欲出的想法写成文字发给我们吧!采纳后我们也会相应提供稿费。咱们橡树家的地址是:oaktree_amos@qq.com。
橡树人时刻在这里恭候橡果们!
微信号:oaktreepublishing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购买《世俗时代》(精装版),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